精品人妻夜夜爽一区二区_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_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无人区高潮_亚洲国产AV玩弄放荡女妇系列_精品无人妻一区二区三区

您的位置:首頁 >資訊 > 正文

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 凈化社會組織生態(tài)空間

來源:中國青年報2021-03-24 14:43:36

非法社會組織緣何大量存在

民政部回應:公眾易受五種手法迷惑 并非登記門檻高

針對民政部等22家中央部門近日聯(lián)合印發(fā)的《關于鏟除非法社會組織滋生土壤 凈化社會組織生態(tài)空間的通知》,民政部負責人今天向記者解析非法社會組織大量存在的原因以及現(xiàn)存非法社會組織的特點。

“許多非法社會組織非常狡猾,絞盡腦汁用各種方式讓人信任其‘真實性’和‘權威性’。”該負責人總結了5種非法社會組織迷惑公眾的主要手法,一是名稱使人真假難辨,很多冠以“中國”“中華”“全國”“世界”等名頭,有的在名稱上與合法登記的全國性社會組織僅一字之差,網(wǎng)頁宣傳上抄襲合法社會組織的官網(wǎng)內容,使得社會公眾難辨真假。

二是活動領域“蹭熱點”,善于打“擦邊球”,往往跟風“軍民融合”“鄉(xiāng)村振興”“疫情防控”等熱點,吸引眼球。

三是組織形式 “品種繁多”,有的以“協(xié)會”“促進會”“聯(lián)合會”“基金會”等傳統(tǒng)社會組織形式活動;有的以“委員會”“發(fā)展局”“中心”等類似政府機關和事業(yè)單位的組織形式活動,令人防不勝防。

四是包裝宣傳“高大上”,有些特意在黨政機關辦公地附近或附屬場所租用辦公場地,有的拉攏一些退休黨政干部或社會名人“站臺”“代言”,有的找各種媒體為自己進行宣傳“貼金”,用各種手法增加其“可信度”。

五是用合法外衣做掩護,有的千方百計“投靠”到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下,變身為分支機構;有的與合法社會組織共同開展活動;有的想方設法成為事業(yè)單位的下設機構,魚目混珠。

有說法認為“非法社會組織之所以大量存在,原因之一是目前社會組織登記門檻高、登記困難”,對此,這位負責人認為,這種說法不成立、不符合事實。

該負責人介紹了一組數(shù)據(jù):新中國成立初期,全國性社團只有44個;上世紀90年代初,全國性社團1600多個,地方性社團發(fā)展到近20萬個;黨的十八大前夕,全國登記的社會組織達46.2萬個;截至目前,全國在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已超過90萬個。

該負責人表示,從數(shù)據(jù)來看,我國社會組織的規(guī)模整體穩(wěn)步增長擴大,近幾年正從“數(shù)量增長”轉向“質量提升”,進入質量、結構、規(guī)模、速度、效益、安全相統(tǒng)一的高質量發(fā)展期。全國性社會組織已遍布所有行業(yè)和各個領域,成立門檻理應比地方性和基層社會組織高些、嚴些,必須具備行業(yè)代表性和會員廣泛性,“三五個人一發(fā)起就想成立一家全國性社會組織,早已不適應時代發(fā)展的要求了。”該負責人進一步解釋。

“從社會組織的層級看,成立地方性特別是市、縣層面的社會組織的難度小于成立省級層面和全國性的社會組織,現(xiàn)實情況是,近年來,我國地方和基層社會組織的增長率遠遠大于全國性社會組織。”該負責人說。

針對那些與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稱極為相似、令人真假難辨的非法社會組織,公眾如何快速甄別?民政部提醒公眾在參加社會組織活動前,應登錄“中國社會組織政務服務平臺”或“中國社會組織動態(tài)”政務微信,通過社會組織名稱核實其是否為合法登記的組織。

該負責人提醒說:“凡是在合法登記的社會組織名單中找不到的,就有可能涉嫌非法社會組織,公眾就不應輕信上當”。

(記者 王亦君 焦敏龍)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