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片僅供參考)
8月17日,五角場街道人人講堂里,并排圍起了兩片圓桌區(qū)域,其中一片在進行面塑教學,一片在進行草編教學,大家在歡聲笑語中學習非遺手作技能。
面塑,俗稱面花、捏面人,是中國民間傳統(tǒng)手工藝的一種,屬于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。面塑是以面粉、糯米粉為主料,調成不同色彩,用手和簡單工具,塑造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象,基本操作手法有搓、揉、捏、拉。
13歲的任瑾琪覺得面塑看起來容易,但是做起來還是需要一些耐心和技巧。過程中,她認真學習老師教授的技能,經(jīng)過努力,做出了一件生動的作品——正在啃竹子的國寶大熊貓。任瑾琪興奮地說,“我學到了中國的非遺文化,也了解了中國文化的傳承。我今天完成了一個作品,感覺很有成就感?!?/p>
草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手工技藝,它是利用各種柔韌草本植物為原料加工編制的工藝品。草編屬于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,被稱為“指尖上的藝術”,有著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。
關于如何入門,老師介紹道,學員可以從最基礎的戒指手環(huán)學起,“如果能編好螞蚱,其他很多作品就都能勝任了?!?1歲的朱同學當天捏了一個手環(huán),一枚戒指,一條魚,她說,這次草編的學習鍛煉了她的動手能力,她對這項非遺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