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聲在線記者 譚登
(資料圖)
長沙實行最嚴格的農作物秸稈“禁燒令”。盛夏時節(jié),廣大農戶趁晴好天氣搶收早稻。秸稈怎么處理?
7月31日,寧鄉(xiāng)雙江口鎮(zhèn),“喜看稻菽千重浪”。種糧大戶彭少華種了550多畝早稻,稻田里,收割機把稻穗“吞入”,打碎的秸稈在機器尾部“吐出”,空氣中彌漫著稻草清香?!邦A計畝產500公斤稻谷,秸稈全部打碎還了田?!彼f。
彭少華告訴記者,當地種糧大戶搶收搶種,99%的早稻秸稈打碎還田,“只有極少部分秸稈被收購用于喂牛?!?/p>
秸稈綜合利用率91.84%,超過八成還田
2020年,長沙基本消除了露天焚燒秸稈現象。秸稈到哪里去?這些年,長沙一直在探索秸稈綜合利用方式。
長沙市農業(yè)農村局統(tǒng)計,2022年全市秸稈可收集量158.46萬噸,利用量145.53萬噸,綜合利用率91.84%。其中,“飼料化”“燃料化”“基料化(食用菌基質)”“原料化(建材、化工、造紙等)”利用共23.82萬噸,肥料化(還田、有機肥)利用121.71萬噸。
從數據看,121.71萬噸秸稈肥料化還田,還田利用率占83.6%。也就是說,農作物秸稈超過八成還田。
長沙一些種糧大戶反映,秸稈還田,攜帶的害蟲卵返回土壤,加重病蟲害發(fā)生。彭少華說:“以前,早稻不需要打農藥,這兩年要打2至3次農藥。”望城區(qū)一位龍姓種糧大戶也反映,現在福壽螺、二化螟、稻瘟病危害大,必須各打一道農藥專門防治,“近幾年病蟲害一年比一年厲害,去年我就有20多畝晚稻因病蟲害減產了7噸稻谷?!?/p>
今年4月,長沙市動植物疫病防控中心發(fā)布第5期病蟲情報,預測今年稻飛虱、稻縱卷葉螟、二化螟偏重發(fā)生(4級),面積分別為204.3萬畝次、179.6萬畝次和201.5萬畝次。6月,發(fā)布第9期病蟲情報,今年“兩遷”害蟲遷入早、遷入量較大,一代稻縱卷葉螟畝平幼蟲量180.99頭,最高密度6840頭/畝,畝平蛾量491.67頭;二化螟畝平幼蟲量1840.99頭,全市枯鞘株率1.26%,枯鞘蔸率5.59%。
該中心專家分析,病蟲害偏重,受農作物品種、耕作、氣象、防治等因素綜合影響,秸稈還田為蟲源、菌源基數累積提供了條件,也是病蟲害加重的一個原因。
建立秸稈收儲體系,因地制宜多元利用
長沙市“十四五”時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實施方案中提出,到2025年秸稈綜合利用率不低于93%。
禁燒之下,因勢利導,長沙市將建立秸稈收儲運體系作為秸稈資源化利用的基礎工作持續(xù)推進。自2019年開始,長沙縣、望城、瀏陽、寧鄉(xiāng)完成秸稈綜合利用重點縣建設,爭取財政資金3000多萬元,建成80個鄉(xiāng)鎮(zhèn)秸稈收儲中心(點),為全域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探索經驗。
今年3月,湖南湘江新區(qū)蓮花鎮(zhèn)秸稈收儲中心運營,每天出動車輛巡回各村,清理拉運秸稈。“中心4臺粉碎機,每天能處理80余畝農作物秸稈?!敝行呢撠熑私榻B,處理后的秸稈送往飼料廠、板材廠,加工飼料、板材或木炭。
長沙市農業(yè)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目前離田秸稈80%以上用作粗飼料喂牛喂羊,一些地方因地制宜利用秸稈種蘑菇、做生物質燃料、做紙漿等也顯成效?!皩庎l(xiāng)就有企業(yè)將秸稈打成紙漿,售往湖北,生產雞蛋托盤?!?/p>
長沙縣青山鋪鎮(zhèn)種糧大戶王穩(wěn)根投資添置4臺秸稈回收機,每年回收秸稈3000余畝,年增收近30萬元?!盎厥盏慕斩?,用于喂牛、種蘑菇和做建筑原料?!彼f。
今年春天,在長沙縣福臨鎮(zhèn)金牛村,袁國欽利用秸稈種植赤松茸,每天產量約400公斤。“我流轉了300多畝地,每年可出300多噸秸稈干料,可栽培30多畝赤松茸?!彼榻B,晚稻收割后,在稻田建大棚,將秸稈發(fā)酵后做成菌種,第二年春季出產赤松茸,5月份收割后還能種一季水稻。
“政府加大引導,支持社會力量參與,會有更多實用、高附加值的秸稈綜合利用方式出現,變廢為寶?!遍L沙市農業(yè)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(一審:謝振華 二審:余畫 三審:石偉)